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高明人
1949年9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已经推翻了蒋家王朝在大陆的统治,解放战争进入了尾声。为了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党中央决定9月21日至30日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能够被堆选为会议的代表,参加这样一个筹建新中国的盛会,以主人翁的身份同各界代表及社会名流一起商讨治国安邦的大计,这是一生的光荣。这次会议距今虽然已经半个世纪,当时参加会议的大多数代表也都作古,可是那些在生的代表回忆起那段经历,仍然感刭十分的激动和幸福。作为代表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高明人有四位,他们是谭平山、陈汝棠、罗志、杜中夫。
谭平山(1886-1956),又名聘三、鸣谦、诚齐,明城镇人1909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参加国民党,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1918年,在《新潮》杂志发表《“德谟克拉西”之四面谈》论文,是中国最早介绍《共产党宣言》的文章之一。1921年1月,谭平山与谭植棠、陈公博等建立中共广东支部,任支部书记。1923年初,中共广东区委成立,被选为区委书记。6月,出席中共“三大”,被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中央驻粤委员。10月25日,中共中央派谭平山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改组国民党的工作。1924年1月20日,与李大钊、毛泽东等出席中国国民党“一大”会议,被选为国民党中央常委,并被任命为中央组织部长。其后,在中共“四大”会议上,谭平山被选为中央委员和中央驻粤委员。1926年2月,参加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12人特别会议,讨论北伐等问题。1926年11月,代表中共赴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第七次执行委员扩大会议,被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和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委员、中国委员会主席。1927年4月27日,出席中共“五大”,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并任命为中央农民部部长。
1947年11月,谭平山在香港主持召开国民党民主派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组成“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简称“民革”),被选为中央常委。1948年5月1日,中共中央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等发出“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谭立即致电毛泽东主席表示热烈拥护。9月15日,与沈钩儒、郭沫若等离港北上。11月25日,在哈尔滨出席中共中央召开的各党派民主人士联席会议,讨论新政协的性质、任务,并开始筹备建立新中国的工作。1949年6月,出席新政协筹备会首届全体会议,被选为筹备会常委,负责起草新政协组织条例。9月21日,参加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被选为大会主席团常委,9月22日,谭在会上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起草工作报告。由于这届政协会议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谭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委员,并被任命为人民监察委员会主任。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被选为人大常委。1956年2月,抱病出席民革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民革中央副主席。1956年4月2日在京病逝。
陈汝棠(1893-1961),合水镇人。早年接受民主革命思想,1908年,考入广州陆军小学学习军事,并参加了同盟会;1911年4月27日,参加了广州黄花岗起兴。1914年,考入广州中法医科专门学校学医。毕业后,在广州开设昭生医社,掩护革命党人活动,1922年,随孙中山北伐,后升为中将军医总监兼陆军军医司司长。1926年,又随国民革命军北伐,任第四军军医处长。1946年春,陈汝棠应连贯、饶彰风之约到香港《华商报》社工作,随之参加了中国民主同盟,任南方总部副主任委员。1947年冬,应邀参加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筹建工作。次年春,民革成立,被选为民革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务委员并任驻港办事处主任。1949年9月,应中共邀请作为代表赴北京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被选为政协全国委员。广东解放后,陈汝棠历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委员兼卫生厅厅长、民革华南临工委主任委员、华南联合大学副校长、广东省副省长、广东省和全国一、二届人大代表。1961年1月4日在广州病逝。
罗志(1915—1949),原名罗长生,人和镇人。1924年随叔父往长春市读书。 “九一八’事变后,投军抗战,改名罗志。1932年冬,随东北民众救国军退入苏联境内,次年进入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市)。1935年赴苏联塔什干医学院学习,后入新疆学院政治经济系学习,接受了马列主义理论,积极参加新疆反帝联合会组织的宣传抗日救亡和革命活动。1939一1942年,先后任蒙(古)哈(萨克)简易师范学校和承化(今阿勒泰)县中学训育主任,因发表革命言论,两次被捕入狱。1945年,罗志加入新疆共产主义者同盟(简称“共盟”),并被选进领导小组,由阿巴索夫介绍到中苏文化协会工作。1947年2月, “共盟”与伊犁、塔城、阿勒泰3个区的革命组织联含,成立民主革命党,当选为中央委员兼迪化区委书记。为配合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罗志布置“战斗社”的一些成员利用与国民党军政上层人物及各界人士的特殊关系,为新疆的和平解放,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1949年,中共中央邀请新疆5名代表出席9月21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经协商,代表团由阿合买提江、罗志等人组成。8月27日,飞机在飞经苏联外贝加尔山上空时失事,代表团人员全部遇难。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闻讯后表示深切哀悼,毛泽东主席亲笔为烈士题词。
杜中夫,出生于1920年冬,杨梅镇人。1937年,考上黄埔军校。是年“七七”事变发生,日寇大举入侵中华,国无宁日。为救亡图存,抵御东洋,他和同学一超决心投笔从戎,加入抗日救亡的行列。当年,国共合作抗日,得到苏联支持飞机、大炮和坦克。杜属坦克团,学坦克系课程,由苏联顾问训练。1938年,他参加了台儿庄大战、南昌战役及信阳、潢川、罗山,以及保卫武汉等多次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他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服役,曾任坦克兵教员、队长和营长之职。参加过解放潍坊、济南、徐州和淮海战役,后进驻上海。在各次战斗和工作中,先后荣立二等功五次;三等功多次;发明奖一次。还获得模范工作者称号,以及在“八一”军旗下照相的奖励。1949年8月, 他被第三野战军特种司令部推选为十二位代表之一,出席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十二位代表是:粟裕、陈士渠、江渭清、杜中夫等。会议期间,曾参加在天安门广场为烈士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参加中苏友好协会会议。政协会议后,10月1日下午3时,全体代表跟随毛主席登上天安门城楼,庆祝新中国的诞生,令他终生难忘。会议结束后,回归部队,受部队首长安排到特种兵各部队作巡回报告。之后,他一直在解放军装甲兵部队服役。先后担任过营长、处长、坦克中心工厂厂长、269部队部长、总工程师等职务,1982午离职休养。
(本文根据历史资料写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