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医疗基础,提升服务质量
夯实医疗基础,提升服务质量
——高明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政协荷城街道联络组
加强和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近日,政协荷城街道联络组专门成立调研组就高明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作了深入的调研,经过走访和座谈,调研组认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存在建设资金不足,难以留住人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调研组建议,继续抓好医改政策的贯彻落实;加大镇街中心卫生院、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力度,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以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明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高明区进一步加大了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力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施明显改善,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群众初步养成“小病在村居、中病在镇街、大病在城区”的就医习惯。
1、狠抓落实,基层医疗机构日趋完善。
近年来,高明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把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各镇街按照“镇(街)设院、片区设中心、村居设站”的要求,狠抓落实,加大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力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日趋完善,群众就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自2005年起,高明区便对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建设进行了整合、规划,并按“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的要求,每10万人口规划建设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5000-20000人设置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原则进行建设,基本实现了社区医疗卫生网络全覆盖。截至2015年10月止,全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共128所,其中医院10所、镇街卫生院3所、社区(片区)卫生服务中心7所、村居卫生服务站22所、门诊部(诊所)39所、卫生站(企事业单位医务室、保健室等)46所。自2009年以来,高明区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共计投入约1.5亿元,其中镇街卫生院的建设及配套设备投入约7000万元,新建14家村居卫生站及其设备配套投入1080万,一街三镇初步建成镇(街)属的中心卫生院、片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部分村居卫生服务站。其中,荷城街道围绕“一院两中心分片建站”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目标,至今已共计投入公立医疗卫生建设资金3000多万元,改善了因并镇而被边缘化的三洲、富湾、西安三个旧圩镇居民的就医环境,基本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问题。
2、招贤纳士,基层医疗人才日渐增强。
近年来,高明区进一步加大了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力度,实施“上岗退费”和公开招聘政策,基本解决镇街中心卫生院、片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居卫生服务站的人才缺乏问题。其中2012年-2015年,共有12名本科医学生通过“上岗退费”政策而顺利走上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举办7次基层公益一类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共招聘31名专业知识扎实、有相关执业资格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进一步充实了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目前,全区基层医疗卫生系统中,大多数在职医务人员参加了医疗卫生类的成人大专、专升本学历教育和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培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全科医师、社区护士比例大幅提升。同时,开展医院对口帮扶制度,高明区人民医院(含妇幼保健院)、中医院都与镇街公立医疗机构签订对口帮扶协议,建立了区镇两级卫技人员锻炼、交流、进修培训和专家定期下基层服务等制度,截至2015年10月止,已有42名中级以上职称的医师到基层进行为期不少于3个月的交流锻炼,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技术水平。实施基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调资政策,2011-2015年,支付全区基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补助5600多万元,支付代培人员上岗退费、委托培训经费约80万元。全力抓好基层医疗卫生系统的管理建设,从高明区人民医院、中医院等医院选派一批年富力强、经验丰富、医疗水平高超的干部到镇街中心卫生院担任领导职务,从镇街中心卫生院选派医疗骨干到片区卫生服务中心担任一把手,有效地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系统的管理水平、医技水平及服务质量。抓好医疗卫生质量建设,建立了区镇(街)两级的医疗质量管理体制,加强依法执业监督,强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管理,严厉打击非法行医,确保基层医疗人才队伍的纯洁。
3、活化社保,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日趋均等化。
初步构建了以城镇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为主的基本医保体系, 基层群众的保障能力越来越强,保障面越来越宽,保障程度越来越高,报销比例不断提升,为城乡居民“病有所医”迈出关键性一步。此外,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已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对参保病人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让老百姓确实感受到“平价医疗服务”,有效缓解了“看病贵”难题。自实施网络即时结算后,群众就医报销越来越方便,基层群众从住院到出院能够享受便捷的服务。同时,推进基本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免费性,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慢病管理、儿童口腔保健、孕产妇管理及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等十一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高明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欠债多,制约了服务水平的发展。
近年来,受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高明区镇街财政比较吃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镇街中心卫生院、片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居卫生服务站等项目建设的规模和质量,尤其是原来已规划布点建设的村居卫生服务站,因受经济环境的影响而建设进度缓慢。同时,由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欠债较多,尤其是镇街中心卫生院欠债多,又因其公共医疗机构的性质,自身偿还债务的能力不强,而这几年大刀阔斧建设的新医技大楼、搬迁新医院等,令镇街中心卫生院负债累累。个别中心卫生院也因为资金投入不足,虽建好了场所,但设施配套却跟不上,阻碍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发展。以荷城中心卫生院为例,2009年动工建设新医疗大楼,由于资金不足、欠债较多等种种原因,虽初步建成,但至今还未投入使用。此外,各级财政对医疗卫生投入占同期财政支出的比例低于广东省的平均水平,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经费投入长效机制尚未健全,政府对经常性医疗卫生经费投入有待提高。
2、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短缺,制约了基层医疗水平的提高。
由于高明区镇街医疗卫生机构基础条件相对不好,而且远离中心城区,受工作和生活条件影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难以吸引优秀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前往扎根工作,导致基层医疗卫生资源不足、人才短缺、诊疗技术水平不高、服务能力不强等情况发生。尽管这几年,高明区有意识的招聘全科医生到基层就业,但相对于众多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这只是杯水车薪。同时,长期以来,高明区医疗卫生机构都是自收自支的,镇街中心卫生院职工报酬低,就医对象少,技术水平不易提高,再加上子女教育等其他因素,导致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加剧了人才匮乏,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趋于薄弱,医疗水平难以提高,基层居民基本的医疗需求难以满足。
3、基层医疗机构布点欠科学,制约了医疗服务的均等化。
高明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存在东部发展较快,西部发展落后的现象,致使医疗卫生发展水平也“东强西弱”,加上近年全区的医疗卫生规划及建设也集中在中心城区,造成高明区的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资源多集中在荷城;西部地区,尤其是更合镇,因常住人口少、财政投入不足,以及群众就医习惯等原因,其医疗卫生机构规模及质量配置相对较薄弱,导致整个高明区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发布不均,发展不平衡。同时,高明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保健服务能力不足,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尚难落实,进一步加剧了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的不均等化。
三、加强高明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1、加强宣传力度,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正能量。
广泛运用新媒体、新方式来宣传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一方面,进一步深入宣传党和政府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提高全社会对进一步搞好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认识,让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另一方面,不断推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新环境、新技术、新成就,广泛宣传基层医疗卫生系统的好人好事,传播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系统的正能量,提高其知名度、美誉度,让广大人民群众乐于接受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新做法、新服务,从而愿意留在家门口预防保健和看病治疗。
2、加大投入力度,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夯实基础。
一是落实政府职责,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把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作为高明区政府、各镇街的重要公共服务项目和民生工程来抓,健全投入机制,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区、镇(街)两级的财政配套投入到位,进一步改善更合医院、杨和医院的医疗设备,力争2016年底荷城医院新楼投入使用,2017年建成明城中心卫生院。全面铺开片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居卫生服务站的建设,从资金和政策上倾斜于村居卫生服务站的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改善基层群众最直接的就医环境,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二是拓宽融资渠道,优化“公办民营模式”。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想方设法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引入活水。规范整合城乡医疗资源,优化“公办民营模式”,鼓励和引导包括民营资本在内的各类资本投入到基层公共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在确保公共性、公益性的前提下,尝试以不同形式投入到镇街中心卫生院、片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居卫生服务站的建设;鼓励和引导各类医疗专业人才下镇街、村居创业。推行城乡医疗资源“一体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激活城乡医疗资源,促进基层公共和私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三是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资金补助机制,对一些边远的村居、就诊人数过少的卫生服务站,实行资金扶持补贴,确保边远村居的群众都能享受优质医疗卫生服务。四是加快软硬件配套,为全面放开“二孩”做准备。及早做好规划工作,为国家实施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做好软硬件方面的准备,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硬件的建设、基层育龄妇女的生育指导、产前产后的保健等等,确保基层群众在国家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时在家门口可以享受优质的生育保健服务。
3、实施人才战略,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奠定人才基础。
一是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实施人才成长工程。建立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拓宽医疗人才培养途径,实施镇街中心卫生院、片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居卫生服务站业务骨干轮训制度,通过全员培训、选派进修、跟班学习等形式,打造一支公共卫生技能扎实、知识面广、预防实践经验丰富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二是实施人才扶持措施,优化人才结构。加快基层名医、名院培养进度,培养一批基层名医和特色医院;尽快完善制定优惠政策,扶持基层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吸引专业人才,包括医疗机构业务骨干、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尤其是更合、杨和等边远地区从事公共卫生工作。加快调整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编制,满足基层开展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生育技术服务“六位一体”的人员需求,着力解决基层临床医学类人才,尤其是医学影像、放射医学类的人才短缺问题。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造血”工程,通过镇街卫生院与高明区人民医院、中医院,甚至佛山市、广东省的优质医院进行帮扶结对子的形式,派送业务骨干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任职,以夯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三是建立完善考核机制,切实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专业人员工作责任的考评。四是创造条件,不断改善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合理提高基层公共医疗卫生系统人员工资待遇,增加基层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从业人员补助标准,落实必要的福利待遇,吸引优秀的医务人员扎根基层,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4、完善公共医疗均等化政策,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一是完善“大社保”政策,使“大社保”真正成为基层群众的“护身符”。进一步完善基层“大社保”的医疗卫生补助标准,规范财政补助资金拨付办法,构建基层群众健康保障平台;完善基层大病医疗统筹保障制度,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切实减轻基层群众因病带来的经济负担,提高基层群众健康水平。加大个人和政府对“大社保”的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医疗的报销比例,以切实减轻基层群众负担,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二是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均等化建设,科学布局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网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医疗卫生服务网点,实施大中型住宅小区的开发建设与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网点同步配套政策,确保实现“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要求;在资金和技术上扶持优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向边远村居倾斜,合理配套建设更合、杨和等边远村居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确保城乡居民均等地享受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三是实施分级就医服务,培养基层群众就近就医习惯。在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工作职责和功能定位的基础上,通过降低收费标准、提高报销比例等综合措施,逐步改善就医流程,实现村居卫生服务站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引导群众养成“小病解决在基层,大病转诊大医院”的就医习惯,使基层医疗机构真正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改变“大医院吃不了,小医院吃不饱”的现状。四是切实加大行业管理和社会监督力度,确保群众享受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规范医疗服务和医疗收费行为,研究制定医疗卫生定期检查制度,以及医生药品使用量、抗菌素使用量、住院自费药品使用量评估制度,严格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坚决杜绝过度用药、过度检查、过度治疗、过度住院的问题,提高基层医疗卫生行业社会公信度。大力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强化卫生监督机构对医疗机构医德医风和医疗质量的监督检查,推进医德考评制度,建立医德医风奖惩机制,确保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便捷地享受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201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