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新常态下高明区中小型企业的现状及其出路

日期:2016-03-21 时间:11:21:00 作者:廖庆平

新常态下高明区中小型企业的现状及其出路

区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

 

近年来,受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外需疲弱、内部发展阶段转换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我区中小型企业经营难度增加、转型升级压力加大、创新内生动力不强等问题凸显,部分中小型企业面临停产甚至倒闭的局面。如何让中小型企业走出发展困境,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已经成为我区和各企业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对此,近期,区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通过实地调研、组织座谈和书面反馈情况等方式,分别听取区经济促进局、区环保局、区工商联等相关单位以及二十多家中小型企业的情况反映,并对我区中小型企业目前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得到区委、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帮助中小型企业走出困境。报告如下:

一、新常态下高明区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现状

(一)中小型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可替代

截至2015年9月,我区共有中小型企业1789家,占全区企业总数的89%,它们在我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可替代,在繁荣经济、促进增长、扩大就业、推动创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我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贡献的税收、提供的就业岗位、全区专利的发明、企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等大部分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

(二)中小型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容忽视

目前,我区有一批中小型企业资不抵债,生产经营困难,濒于破产边缘,约58家中小型企业开工不足,短期或长期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占我区工业企业总数的3.2%;生产能力利用率低,大量固定资产处于闲置状态,员工工资不能按时发放,有的企业甚至停发工资,造成劳动关系不稳定,劳资争议多发。2014年以来,关、停、迁(迁走)的企业52家,占企业总数的2.6%。例如,因劳资纠纷引发群众到区一级上访不断增加,严重影响我区社会稳定。此外,还有不少中小型企业是依靠银行的“输血”或吃企业的资产勉强维持生存,一旦坐吃山空,停止输血,面临淘汰的企业数量将继续扩大。

以上情况表明,我区中小型企业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支撑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当前相当多的企业经营陷入困境,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已不容忽视

二、新常态下高明区中小型企业发展的三大制约因素

(一)历史因素对高明区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制约

1、用地指标问题突出。目前我区约有20000亩征地留用地因用地指标问题无法正常进行开发利用,相当一部分征地已出让十多年,至今无法领到土地权证,制约着企业的融资和开发建设,不仅是信访问题的焦点,更是企业项目上马、推进难的一个关键因素,很大程度上伤害了企业增资扩产的意愿,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大大打压招商引资的势头。例如,更合镇耀银山、左右铝业等多家发展势头较好的中小型企业反映购地款缴清,但土地权证迟迟未能办理,导致企业增资扩产项目迟迟未能动工建设。

2、园区特色不鲜明。长期以来,我区以镇街为单位发展工业,在发展空间上缺乏应有的分工,致使各镇街中小型企业发展各自为政,发展不协调,产业集聚程度偏低,产品同质化严重,精细程度不深,各自的特色不鲜明,致使全区园区工业不发达,集群经济规模有限,经济效益不高。

(二)内在因素对高明区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制约

(1)市场竞争力不强。我区中小型企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整体素质不高,自身实力有限,固定资产数额较少,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都比较落后,设备老化,产品质量难提高,大部分是粗放型生产、低端型产品,产品结构不优,市场竞争力不强。

(2)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据调查,我区1789家中小型企业,自主品牌少,无专利技术的占56%,技术含量不高,难以适应企业技改创新需要。2015年1-9月,全区专利申请量增幅居五区之末。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2点:一是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我区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经营受生产成本上升和市场萎缩的影响,技术创新资金严重不足,无力进行技术创新;二是中小型企业技术人才明显缺乏。中小型企业技术人才难引进,引进后留不住,导致其技术创新对外部环境和服务体系的依赖性较大,自身技改创新动力不足。

3)企业管理水平较为落后。我区中小型企业大多沿袭了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产销决策往往是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厂长一人说了算。但由于企业主中大部分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全区经济、管理类人员的企业法人代表仅占全区中小型企业数的极少数,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相当一部分中小型企业经营管理规范化程度不高,只凭传统经验进行管理,缺乏长远发展战略目标,只考虑当前利益,对市场前景没有准确的预测,企业市场应变能力明显不足,不利于中小型企业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三)外部因素对高明区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制约

1、劳动力成本上升。近年来,我区劳动力成本持续较快增长,2010-2014年全区中小型企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以下简称人均工资)从2203元提高到4044元,年均增速的为21%。为了适应员工的要求,企业在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投资也在增加。此外,随着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企业要依法为工人上足“三险”,支付加班工资,造成企业用工成本普遍上升。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我区企业用工数量需求大增,全国农村有效剩余劳动力数量持续下降,加上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工资增长加快,与我区工资差距明显缩小,造成我区劳动力供给趋于紧张,技术工人供不应求,熟练工人普遍难招,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企业甚至出现严重的普工短缺问题。

2、企业资源环境成本提高。为落实节能减排目标,提升区内环境质量,近年来,我区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加强对区内中小型企业环保方面的整治,包括开展“一村一策”村级工业企业整治行动、对重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即VOCs)排放企业的监管、集中整治群众环保投诉较多的中小型企业等等,对以前环保不达标或环保违法的一部分中小型企业来说,环保投入不断增加,经营成本不断加大,盈利空间进一步压缩。尤其是我区2014年加快推进 “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建设以来,由于天然气价格远比燃煤高,导致区内不少中小型企业经营成本急剧提升、叫苦连连。例如,实地走访中,汇益纺织公司反映,该公司年销售额近年来都在15000万—15500万元之间,使用天然气后,成本增加3196万元,增加的成本占销售额20.2%,企业根本没办法生存。因煤改气问题被环保局查封了锅炉,8月19日,有11家企业老板到区上访,要求将“煤改气”时间延迟到2016年12月31日,并扬言问题得不到解决将组织工人集体到市、到省上访。

3、企业融资难度大。中小型企业融资难历来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中小型企业由于信用评价体系缺失,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加上自身实力较弱,生产经营稳定性差,抗风险能力低以及缺乏政府更加宽广的融资政策扶持,尤其是贷款援助扶持等原因,往往造成中小型企业融资难,企业经营发展主要依靠自身资金积累,而贸易活动中供货商一般不愿意给予中小型企业贸易赊账的待遇,中小企业就不得不用现金或银行存款来付款。这就使得不同类型中小型企业货币资金的持有比例较低,货币资金常常处于短缺的状态,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此次调研发现,全区中小型企业绝大部分无缘银行信贷,大部分中小型企业表示向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很困难,大部分的中小型企业没有1-3年的中长期贷款,而获得中长期贷款的中小型企业中,贷款资金能满足需要的仅占极少数,小部分能的满足部分需要,认为“资金不足”影响企业增产扩资的占大部分。相当一部分成长性好、效益也不错的中小型企业苦于资金短缺无法实现规模扩张,难以做大做强。

4、政府扶持政策不完善。在现行财税体制和利益格局下,GDP和财政收入直接关系地方利益和政绩,造成各镇街热衷于发展能更多带来GDP和财政收入的大项目大企业,在政策导向上“锦上添花”远多于“雪中送炭”,中小型企业难以受惠。日常工作中,区内不少部门和单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管理轻服务”、“重查处轻保护”等不良倾向,执法依据随意性大,环保设备标准不统一,对中小型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污水集中处理、员工宿舍建设、人才落户、子女教育等问题重视不够、跟进服务不到位甚至不闻不问。据调查,仅有极少数的中小型企业对政府扶持政策满意。例如,走访中,不少企业对政府没有兑现招商引资时集中配套供蒸汽和处理污水的承诺,以及推行“煤改气”时对企业的生存机会不管不问等问题,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和质疑。

三、从政策和体制上寻求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出路

(一)为中小型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1、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按照经济社会综合效益的标准,统筹公共资源配置,在土地供给、城市规划、园区招商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公平发展机会。注重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加快推进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园区建设中存在的土地、供水、供电和道路等问题,降低企业迁入后的配套成本,改善企业发展环境。加大工业园区集群建设,将镇街各自为政的中小型企业引向同一区域、相同行业的企业相对集中发展,加强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同时建立企业联盟从推进中小型企业间的分工合作,努力把各类公共资源向园区集聚,形成规模效应。

2、积极争取上级土地指标支持。千方百计设法解决企业的土地及其权证问题。进一步摸清全区土地资源情况,争取上级土地指标支持。严格落实节约集约用地的制度,清理批而未供的土地,对已取得用地批文手续的地块积极筹措资金,清缴相关税费进行供地,重点推进项目用地的征收工作,加大对闲置地的清查、回收工作,腾空和盘活闲置土地资源,为企业项目落地提供土地载体。

3、切实提升对企业的服务水平。坚持企业需求导向,依托“企业暖春行动”,继续落实区领导挂钩重点项目、“一企一策”等工作机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进一步改进政府绩效考核体系,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增加社会就业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强化对为官“不作为”、“慢作为”等“懒政怠政”行为的整治和效能问责。

(二)为中小型企业发展提供财力支持

1、以中小型企业为重点加强财税扶持力度。把中央、省、市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切实加大财政对工业的引导性投入,积极实施对中小型企业的各种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政策,不能将上级的税收新指标任务强加给“危难”企业。帮助中小型企业减轻要素成本上涨压力,强化政府对中小型企业的采购,以财政手段扩大中小型企业内需市场。

2、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宽广的融资扶持。加快发展社区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中小金融服务机构,适度放松社区银行和村镇银行的设立条件,鼓励更多民间资本进入。继续加强政企银合作,改善金融生态,完善中小型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整顿融资市场乱状。调动银行向中小型企业投放贷款的积极性,引导银行贷款向中小型企业倾斜;鼓励支持中小型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创造条件积极争取上市。

3、加强对企业品牌创建的指导和服务。品牌是一种新经济。今后,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主要靠产品质量、产品品牌来赢得竞争。政府应支持和鼓励中小型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加强自主研发和新产品开发,大力鼓励配套企业开发生产终端产品,着力引进一批终端产品生产企业,并积极促进现有终端产品提质创牌。帮助和引导中小型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产品质量。注重从商标注册、管理、保护和品牌申报、论证等环节,加强对企业品牌创建的指导和服务。实行品牌激励政策,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省名牌产品、省著名商标给予奖励。

(三)为中小型企业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1、不断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扩展异地劳务合作关系,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农民工专场招聘会”等招聘活动。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拓宽招贤引才的渠道,完善积分入户的人才引进机制,健全优惠待遇政策。转变招商引资的思路,树立以环境引人,以人引商、以商引资的意识。为高层次人才的调动、落户及配偶就业和子女入学提供快捷有效的服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加强对中小型企业的人员培训工作。政府应采取适当措施支持、鼓励有关机构对中小型企业的人员培训工作,包括对为中小型企业举办的培训给予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应坚持培训内容的实用性、人员参与的便利性和总体培训工作高效型,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经常的培训活动安排,提高中小型企业营销、管理和技术水平,培养拥有较高素质的中小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生产技术人才,逐步提高中小型企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并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建立、完善失业、医疗、养老保险制度,做到逢进必保,解决员工就业的后顾之忧。

(四)在新常态下以新视野引领企业转型并走出困境

1、政府应引导企业打牢“互联网+智能制造”的基础—工业2.0以及3.0。客观地说,高明的智能制造的基础比较弱,要想将信息化与工业化高度融合,得要让普遍中小企业对2.0进行补课,对工业3.0进行普及,对工业4.0作示范,才能真正地与“互联网+”结合起来。

2、政府应引导企业实行大规模的“订制性生产”,真正实行智能创造。历史总是告诉我们,哪方面有钱赚,政府就鼓动钻到哪方面,到头来,产能很快过剩,最终都赚不了钱。因此,企业必须以市场为主导,坚持“一架马车”论,即以市场需求这只马,去拉动生产(投资)这驾车。着眼于“互联网+”与智能创造的可持续发展。

3、政府应出台政策鼓励企业从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变。调研得出高明企业的专利发明数量不少,但真正转化为生产力的却不多。专利的发明既不能让它假下去,也不能让它空下去,而应将它培育成高新技术,让企业从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变。

4、政府应引导高明几大支柱产业与智能机器人对接,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高明的几大支柱产业的智能制造水平并不算落后,落后之处在于应用水平。政府应采取措施,向德国及国内先进地区学习,以建设场景化示范工厂及产业链为手段,以可视化及复制的场景示范,推进高明几大支柱产业智能化的改造进程。

5、政府应引导企业从“成本恐惧症”中解放出来。从目前看,普通企业均认为人工成本、天然气成本、电费成本等只涨不降,尤以人工成本恐惧为甚,大大动摇了企业家的信心,不少还产生了关停迁(走)想法。我们必须认识到发达国家的成本不比中国低,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天然气价格和电费价格不比高明低,至于人工成本高低只是暂时的,它是一个非常不稳定的变量,企业必须正视这一点。

6、创新工商联的工作模式,建立可持续和协调发展的政商关系。首先要设法让企业从“关系”(寻找关系、建立关系、维护关系、利用关系、发展关系)中解放出来,从关系型转变为制度型(寻找制度、学习制度、利用制度、参与制度的修订以及监督制度的执行)。政府要建立和完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让相关的每一个主体都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其次是工商联要有新的作为。要主动成为政与商的桥梁与纽带,建立政与商的联系机制,创设科学沟通的平台,设立“互联网+政商”、“互联网+协会”的工作机制,让政商真正成为具有活力非凡,公平透明,互相信任,各守其“道”的志同道合的“同志”。让企业协会既飞得上天,也着得到地,真正成为政商的“信鸽”。

 

 

201510

 

 

高明政协地址:荷城翠竹路169号 邮编:528500
电话:0757-88888038 传真:0757-88881889